摘要: 近年来,市西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高标准打造“双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站)合一型服务阵地。
理念共通,优势互补。在长期的为民服务实践过程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高度契合,市西街道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通过融合阵地、融合服务、融合队伍、融合平台、融合机制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服务的联动融合式发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的各自优势,实现了社会工作引领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推动社会工作的互补。
阵地共建,高度融合。市西街道立足“党建+志愿服务+社会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打造为民服务各类阵地,为民服务实现遍地开花。一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1+23+N”阵地服务体系;以社工驻社区为基点,打造一站22分站的社工组织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分站常驻社区,阵地资源共用,志愿+社工模式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制”各类服务。
依托滨城区志愿者学院,高标准打造志愿者之家,招募组建131支,30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健全“1+7+N”志愿服务体系,按照“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五为”服务要求,找准服务对象,整合服务力量,明确服务内容,形成志愿服务强大合力,让每一支队伍发挥最大的服务效能。以“牵手扶助,帮服引领”为主线,以专业社工组织力量为支撑,以专业项目建设为实践,针对专业性较高的养老服务、心理支持、残疾人康复、应急救援等“五为”服务内容,聘请专业医护人员、心理学教师、应急救护专家、专业志愿者代表,开设专业讲台、特色培训、线上咨询等。力推“街道—社区—志愿+社工”三级联动机制,构建起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互助基金为要素的“五社联动”体系,社工、社区志愿者已成为市西街道践行志愿,为民服务的骨干力量。
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市西街道探索建立“1346”工作模式,积极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并对资源进行专业化整合,与辖区内阳光社区、如北辰社工、众智社工等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社工站场所资源,把理论宣讲、科普教育、美育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美德生活方式等与社工站的普法教育基地、青少年模拟法庭、“爱眼小屋”基地等结合起来,联合开展孤困儿童关爱保护、“安心课堂”、社区治理、抗疫志愿服务、应急救援等特色项目,真切回应群众所需所盼。
此外,与辖区多家康复机构和幼儿园和学校、爱心企业等开展合作,动员各类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参与到“五为”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了社工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大融合,有力促进了街道各项工作的长足发展。
服务共赢,惠及民生。市西街道结合“残疾人三项试点”工作,依托志愿+社工“五为”+“五社联动”体系,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服务、精神障碍人士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为辖区特殊群体提供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大到轮椅、助行器,小到现代化可调试拐杖等30余种可供选择。2022年以来,开展各类服务1760余人次,开展现场服务活动近40场次,创建了市西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如康家园、残疾人直播电商辅助性就业基地等项目,带领20人参加“身残志坚”网红直播大赛,其中四名选手获得好成绩。
依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构建“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以“市西有爱,护芽成长”为方向,打造“西(吸)引力”未保特色品牌,精心打造陪伴青少年成长的小伙伴——小西,为辖区青少年儿童在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权益维护、社会救助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2022年以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为基础,组建涵盖法律在内的六大资源未保专业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能力提升培育活动12场次,参与人数1000余人次;开展普法教育活动50余场次,覆盖辖区未成年人2000余人次。引入专业社工、专业心理服务、专业法律等社会力量,对“儿童之家”进行管理,培育孵化本土儿童社会服务组织,开展“类家庭”式服务20余场次。
志愿服务组织协助社工站的“儿童之家”服务基地开展工作,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的日常工作,常态化开展入户探访、亲情陪伴,风险识别、及时上报、救助帮扶等普惠性服务,及时发现解决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同时,各支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儿童议事员”服务队相结合,开展多种多样的回馈社会、反哺社会的公益活动。市西街道的双向志愿服务体系,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未成年健康成长的有效助推力。